建筑的艺术语言,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,拒绝英文翻译的束缚

facai888 资质办理 2024-10-11 21 0

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,建筑设计不仅是一门技术,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理解,面对英文这一全球通用的语言,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我们内心深处的建筑理念?作为一名当代建筑大师,我对于这一点持有深深的疑虑和执着的追求。

建筑是视觉艺术,它承载着空间的流动、光影的韵律、材质的质感以及形式的象征,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,这些信息在母语中才能达到极致的表达,英文虽然在学术和国际交流上不可或缺,但其语法结构严谨,词汇选择有时却无法捕捉到东方建筑中的微妙韵味。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无法简单地用英语“How deep is the courtyard?”来准确表达,那种深远的意境和空间感,只有在中文里才能细腻地描绘。

建筑是人类情感和生活哲学的体现,而这种情感和哲学往往难以用语言文字精确传达,中国古代的“天人合一”观念,英文难以传达出其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内涵,再如,现代都市中的“邻里社区”,英文中的“neighbourhood”虽然勉强能对应,但其背后的生活氛围和人文关怀则难以完全传达。

我始终坚持在设计中尽可能保留本土元素,用自己熟悉并热爱的语言去讲述建筑的故事,我尝试将中国传统的园林美学融入现代建筑,让西方的建筑理论和东方的哲学思想在对话中相互启发,我相信,只有用母语,才能真正唤醒人们对建筑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。

我也明白,尽管我热爱并捍卫母语,但这并不意味着抗拒英文,我鼓励跨文化交流,通过英文发表论文,参加国际研讨会,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批评,但在我内心深处,我坚信,建筑的艺术语言,始终应当由我们自己的语言来定义和传承。

作为一名建筑大师,我致力于在尊重和坚守母语的同时,拓宽视野,推动建筑艺术的国际化进程,我希望,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,都能看到我们的建筑,被理解和欣赏,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故事,我们的声音,也是我们对世界独特的贡献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