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化的世界里,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当代建筑大师,我深知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,更是设计理念和建筑语言的重要载体,对于那些我们不甚喜欢或不能准确传达的英文短语,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避开,或者转化为富有诗意和象征性的表达,是我经常探讨的问题。
我不排斥英文,毕竟它连接着全球的学术资源和创新思想,但有些短语过于生硬,或是过于专业,直接用在建筑项目中可能会产生误解。“Skyscraper”(摩天大楼)这个英文单词,虽然直译准确,但在中国,我们更倾向于“云端之楼”,因为它蕴含了东方的哲学韵味,这就是通过翻译,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过程。
我喜欢用建筑本身来抵抗或转化英文的困扰,一处建筑的形态,它的光影效果,甚至是一块特定的材料,都可以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,我曾设计的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,其外墙就采用了当地特有的石材,这种自然的质感不仅回应了“stone”(石头)的英文,还传递了地方文化的温度。
我也倡导设计时尽可能使用简洁、直观的词汇,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句型,让建筑像一首优美的诗,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,设计一座公园时,我会选择“Garden”(花园)而非“Lawn and Flower Beds”(草坪和花床),因为前者更直接,更具视觉冲击力。
我不反感英文,而是善于利用它,让它服务于我的设计理念,我更坚信,真正的建筑语言应该源于我们的文化土壤,用母语去讲述我们的故事,在未来的创作中,我将继续探索如何以最贴近人心的方式,打破英文与本土文化的壁垒,创造出既能反映时代精神,又富有东方神韵的建筑作品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